老虎雖然兇猛,但大多數時候還是和居住在城市或集落里的人類「井水不犯河水」的,然而歷史上卻出現過十分駭人聽聞的「食人虎」,不僅襲擊人類,甚至還能在不同國家之間流竄,轉瞬之間死傷者達到了400人以上,一時間人心惶惶。
而且,根據這些「食人」老虎的行動模式,可以看出它們并非出于偶然的捕食行為,而是就是針對人類的「屠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直到擊斃一頭食人虎之后,人類才發現背后的真相。
老虎突然轉向攻擊人類的原因是什麼?
老虎,是大家公認的百獸之王和叢林猛獸,任何動物和它正面碰上了,都要忌憚三分。而這里最開始不得不提的重點,還是吃過436人的查姆帕瓦特食人虎,以及吃過64人的舟迦虎,從它們的身上,可以較為真實地窺探出吃過人的老虎,到底有多麼可怕。
上個世紀初,在尼泊爾境內的一個村莊有人報告說一村民離奇失蹤了,這可把大家嚇壞了。通過腳印和人為的排查,村民們得出了一致的結論:大概是老虎下山吃人了。
不僅如此,這只老虎還是個夜貓子,專門在大家睡了之后半夜來村莊攻擊人,這一結論得出之后,村里頓時籠罩著恐慌的氣氛,搞得人心惶惶,吃不好就算了,還要特別警惕晚上的老虎襲擊。
村長叫大家晚上盡量不要出門,注意閉緊門窗。就這麼過了幾天,食人虎沒有鬧出什麼動靜,大家也開始放松警惕的時候,食人虎又轉變策略了開始白天行動,不少村民遭到了迫害。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老虎吃人呢?這個問題,恐怕只有和食人虎戰斗時間最長的科比特了解詳細的情況了。
而科比特個人認為,食人虎其實還是受到環境所迫,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出不符合常規的事情來。換句話說,當老虎捕獵能力下降之后,轉變成食人虎的幾率才會增大。
就例如比較著名的查姆帕瓦特食人虎,根據詳細的數據記載,這只雌虎在尼泊爾殘殺了幾百人之后,后來還跑到了印度殺人。所以這只跨國作案的食人虎,也受到了各國的圍剿,最后被被科比特射殺了。
然而還有一個令科比特無法解釋的問題就是,的確存在有 少數老虎在完全健康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變成了食人虎。
比如博物學家安德遜所射殺的「蒙達奇帕蘭食人虎」,從后續檢測上看,完全就是一只完全健康的成年雄虎,它獲取自然獵物沒有任何障礙,但仍然選擇了吃人。而尼泊爾這一國家,從記載的第一只食人虎開始到今天,食人虎并沒有完全被消滅,還是有零星的存在。
根據科學家的調查研究,現在我們已知的情況就是,老虎種群內部的社會壓力也會催生食人虎。老虎的領域性很強,每只老虎都獨占著一片地盤,如果在領地競爭失敗了,則會被驅逐出這片區域,也不會考慮到是否受傷這種人性化問題,只能在區域的邊緣進行活動。
因此, 這類競爭失敗的老虎們開始被迫改吃家畜,同樣和人類打交道的地方也越來越多,雙方之間也難免產生些矛盾。這樣時間一長,原本正常的老虎也可能轉變為食人虎。
但是照目前的這個趨勢發展下去,社會壓力和自然選擇導致老虎食人的情況會越來越多。并且現在對老虎的保護策略,只是限于野生保護區或者是動物園,處于極度封閉的情況,這也使得沒有歸屬領地的老虎只能在人際邊緣地區生活,也提升了食人虎發展的可能性,而這種情況就對我們更加不利了。
而除了偶然性的食人虎之外,還包括 地域自然形成的食人虎——孫德爾本斯食人虎。
第一點就是自然環境,孫德爾本斯的生存環境是在潮濕的紅樹林沼澤,經常還有不定期上漲的海水,不斷侵蝕著老虎的寄居地,每次海水一漲潮就會讓老虎的領地痕跡消失得無影無蹤,一次次消失得領地也讓老虎的不安感達到了極點,這也讓守衛領地的老虎攻擊性增強了數倍不止。
還有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覓食,當地的食物一直是處于匱乏狀態,這里沒有老虎最長獵捕的動物種類,白斑鹿是它們唯一能下嘴的主食。這種情況下,人類一度成為老虎食譜的一個重要補充。有人估計,在過去食人虎猖獗的年代,人類在當地老虎食譜中占3%左右,平均每只老虎一年殺一個人。
現在,孫德爾本斯周圍生活著大量貧困人口,每年有十幾萬人為了謀生,不得不進入森林進行捕魚、采蜜等作業。這樣,當地老虎就把人類作為它們的主要獵物了。
但產生食人虎還有一點原因,就是 人與虎的頻繁接觸。
沒有被狩獵過的種群,由于缺乏對人類的畏懼感,一旦熟悉了人類,后果將更可怕。而食人文化形成的最后一步,是食人雌虎對幼虎的教育。如果雄虎成為食人虎,那麼只需要解決它一個個體。但是雌虎卻不同,它通常會通過基因來選擇進化到下一代幼崽身上,代代相傳,最終在整個種群形成食人文化。
如何從根源防治「食人虎」的出現?
吃過人的老虎,到底有多可怕?傳奇獵人科比特至今想起來還是會感到后怕,表示后患無窮。科比特說道,環境改變是讓動物變成食人獸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生存,老虎只能選擇這種方式來存活。
在此種情況下,受傷和年老,也極其容易導致老虎異化成食人虎。這兩種情況,很容易導致老虎偏離正常的生活軌跡,也就不得已以人為食了。因為老虎身上有傷的話,極大地阻礙了它正常捕抓獵物和進食。
剛巧就在這個時候,人類出現在它的視線里,并且老虎權衡后認為人的攻擊性相對來說比較弱,于是它們就開始捕捉人類下手了。
一旦有了這個開端,食人虎就會為了各種原因而頻繁追捕殺人,并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將后患無窮。
因此,要徹底的食人虎問題,最重要的還是人虎隔離。人就應該在人呆的地方,老虎就應該在老虎呆的地方。人類不要再到保護區里進行狩獵、采集以及放牧,而對頻繁在村莊周圍出沒的老虎,必須嚴密監控,必要時抓進動物園。
獵殺老虎并不是最優解,反而對老虎起到了人工選擇的作用,基因表達上畏懼人類,躲避人類氣味的老虎存活率更高,更容易留下后代,這樣時間久了,活著的老虎就大部分攜帶躲避人類的基因。
這就像人在自然選擇下,不需要教導,天生就畏懼蛇、蜘蛛,這是攜帶了對應的畏懼基因,而不攜帶的人死得快,后代少。并且人工選擇的效率遠高于自然選擇,只需要短短幾代就足以使大部分老虎躲避人類。
遺憾的是,現在很多保護區實在是無奈之舉,面臨著重要的經濟困境,所以很多人為了生存下去還是冒險進了森林。
例如,孫德爾本斯的人們明知道森林里有危險的食人虎,但為了生計,他們還是要進去。當地淳樸的民眾甚至不怨恨老虎,他們說,正是因為老虎的存在,才保住了他們賴以生存的森林。其次,要正確疏導老虎的社會壓力。擴大保護區面積,或者建立生態廊道,使「虎滿為患」的保護區中沒有領地的老虎,能夠走出去,必要時直接人工干預,將這些「不安定分子」轉移到無虎的保護區,防止社會壓力過大產生食人虎。
孫德爾本斯的食人虎問題目前無法根治,當地政府只能先教民眾一些防虎高招,提高存活率。老虎喜歡從背后襲擊人,需要帶上特制的面具帶來一定的威懾效果。包括老虎喜歡咬人后頸這一點,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穿上了特制的、對后頸有專門保護防護服。從一些幸存者的口述來看,遇到老虎襲擊要保持鎮定,如果設法別讓老虎咬到脖子,并且別讓老虎把自己拖走,存活的幾率將比較大。
好了,今天食人虎的故事就講到這里,我相信,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虎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同時,貧困人口的生計問題也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