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存在了1.5億年,卻滅絕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

aiya 2023/01/03 檢舉 我要評論

2020年是人類歷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同時也是動植物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個節點。因為在2019年的最后一天世界滅絕物種的名單上又多了一個名字「長江白鱘」,這個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1.5億年的生物卻永遠地停留在了2019年的最后一天。還記得2020年初的一條微博熱搜「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對于長江白鱘的滅絕,我們心懷悲痛。

長江白鱘,單單從名字我們就可知道這是生活在中國長江流域的一個物種,它還有一個別名叫做「中國劍魚」,可能是和它自身的外表有關。作為我國的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的長江白鱘可是有著和國寶貓熊一樣的地位,因此也被稱為「水中國寶」。同時,它還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它們有著非常巨大的長長的吻,就像大象的鼻子一般,一般情況下長江白鱘的體長可以達到三米左右,最長的可達7.5米,它們的主要食物就是比自己小的魚類,也是水域里面體積比較大的兇猛的魚類了。

雖然說長江白鱘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1.5億年,可是它們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的次數卻屈指可數。據資料顯示,最后一次見到它們還是在2003年的四川宜賓,當時的水產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在宜賓地區救下了一條受傷的長江白鱘,在放生的時候在它的身上安裝了一個追蹤器,可是這個追蹤器也被湍急的水流給破壞了,從此這條被追蹤的魚兒就再無音訊。其實長江白鱘的分布流域是非常大的,曾隨處可見,可是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留給自然生物活動的范圍越來越狹窄,那麼在現在來看,曾經的每一次相遇,都像長江白鱘在給人類發出的一次次求救的信號。

也正因此,有關部門規定長江即將進入長達十年的「禁漁期」。早應如此,卻為時已晚,十年禁漁,白鱘難再見。并且曾經資源豐盈的長江流域如今也已變得寂寥荒蕪了,但是我們期待經過長達十年的禁漁期,這片流域將會回歸曾經的熱鬧。

或許在一些人眼里看來長江白鱘的滅絕無非是自然界的優勝劣汰,是社會進步的無所謂的犧牲品罷了。可是,當我們站在世界生態的位置上來說,一個物種的滅絕是可怕的,對人類的影響是巨大的。就單單站在長江流域來說,作為長江流域中食物鏈頂端的選手長江白鱘的滅絕就說明了,曾經作為它的對手敵人來說就少了力量上的牽制。

所以就以十年禁漁期這件事情為起點,讓我們一起為恢復野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我們要始終秉持著敬畏自然的信念,與自然和諧相處,早日創造出人與自然共生的美好畫面,不要再等到下次面臨死別時再以悔恨之心去痛改前非。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