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非洲草原上最被低估的頂級獵手,似狗非狗,因為身上長著黑、白、棕三色斑紋被稱為「三色狼」。它們捕獵的成功率高達80%,比獅子還要高,但其整個種群卻因為長得丑差點滅絕。
它們體格不大,捕獵的技巧卻十分的精湛,可以輕松獵殺比自身重2倍的獵物。它們還能運用多達18種聲音進行親密交流,有時像貓咪,有時像小鳥,它們就是被稱為「非洲三哥」的非洲野犬。
野犬家族的和睦團結
實際上非洲野犬既不是狼,也不是狗,它是單獨的一個屬,屬藪犬亞科,非洲野犬屬。它不是什麼「野的狗」,除了都是犬科以外,跟狗并沒有什麼關系,并且從來沒有被人類馴化過,是純粹的野生動物。
非洲野犬的內部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有雌性首領享有繁衍幼崽的權利,在雌性首領生下幼崽后,族群里的所有成員都會盡全力共同養育這些幼崽,幼崽從出生起,就可謂是享受著「皇室成員」一般的待遇。
有時也會出現其它雌性生下幼崽的情況,一般情況下首領會把這些幼崽殺死。除非運氣好遇到脾氣比較好的首領,不過即便這些幼崽不被首領殺死,日子也不會好過。
這些幼崽在種群里的地位一般都極其低,并且會被雌性首領的幼崽欺負。但生下幼崽的雌性往往會對此視而不見,畢竟首領沒有直接殺死幼崽就已經是網開一面了,如果想讓幼崽活下去,視而不見才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野犬家族雖然有首領,但卻沒有等級的壓制,整個家族非常的團結和睦,這也是它們能成為頂級獵手的條件之一。
當成年野犬外出捕獵時,常常會留下一頭成年野犬「在家」保護幼崽,當野犬們捕獵歸來,它們會從胃里吐出新鮮的肉,反芻出來,來供幼崽和留在領地保護幼崽的「保姆」食用。
非洲野犬小的時候,雖然不會跟隨家族出去捕食,但它們也不會趁機偷懶,小野犬們常在一起打鬧,在游戲中練習捕殺技巧和團隊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野犬族群并不會驅逐受傷的同伴,反而是對受傷的同伴會格外照顧一些,捕到的獵物也會主動分享給它們吃。野犬們非常團結,幾乎不會為了食物發生爭斗,無論是誰抓到的獵物,都會和家族的其它成員一起分享,它們要確保每一個家族成員都能吃飽。
一般情況下,在野生動物的群體里,如果受傷的話對于它們來說幾乎是滅頂之災,但對于野犬來說,它們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受傷的同伴,在其痊愈之前,它的家族會對它全權負責。一般來說,非洲野犬會對家族里的「老弱病殘」格外關心,而光憑這一點,就是其它很多動物無法比擬的。
當幼崽終于長到成年時,還會反哺族群中年邁的無法捕獵的長輩,不過有時也會出現族群里過于年邁的成員,選擇安靜離開族群,獨自面對死亡的情況。
如此團結和睦的種群氛圍,又會為非洲野犬捕獵帶來怎麼樣的好處呢?
團戰高手非洲野犬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野犬、獅子、鬣狗、花豹皆是頂級的捕食者,它們之間常有明爭暗斗,也一直互有勝負。
非洲野犬的體型小,速度快,是世界上僅次于獅群的優秀捕獵者。不過和貓科動物不同的是,它們會根據不同的獵物,制定不同的捕獵方案,它們依靠強大的組織力和團隊協作,得以生存下來。
比如說,高角羚作為它們菜單上的食物之一,在高角羚的發情期時,雄性高角羚們會不停的打來打去,這也為野犬創造了極好的捕獵機會。
當高角羚互相之間打的精疲力竭之時,非洲野犬就會抓住機會發動攻擊,一旦有高角羚被成功撲到,其它成員就會一擁而上,快速撕扯獵物,幾分鐘之內就能把獵物開膛破肚,分食干凈。
野犬家族的所有成員一般都會參與捕獵,野犬的新陳代謝幾乎是家犬的3倍,因此它們總是在尋找食物。非洲野犬有著又大又圓的耳朵,就像雷達接收器,矯健輕盈的身體蘊藏著超強的耐力,它們會持續巡邏數十公里,直到找到理想的獵物。
牛羚、巖羚、角馬等中型有蹄動物都在它們的食譜上,在追逐獵物時,非洲野犬最快時速可達到每小時55公里左右。并且它們因為有著遠超其它動物的耐力,所以它們會采用接力的方式追捕獵物。前面的成員追累了,后面的成員就會補上,直到獵物再也跑不動時,它們便會一擁而上,快速分食獵物。
非洲野犬不會像獅子一樣先咬住獵物的脖子,等獵物窒息而亡的時候才開始進食,而是會從獵物的肚子等較為脆弱的部位直接撕開獵物,更像是鬣狗的捕食方式。
因為它們的競爭對手留給它們的時間并不多,所以它們的進食速度很快,一般都是「活吃」獵物,一具成年角馬的尸體,在面對一個龐大的野犬家族時,分分鐘就會被分食殆盡。
不過雖然野犬捕獵的成功率很高,但它們的日子也并不好過,辛苦抓到的獵物,常常被其它動物強行奪取,比如說鬣狗和獅子。
在面對獅子時,野犬常常只能看著獅子拿走自己的食物,但在面對「老仇家」鬣狗時,野犬是不會把食物拱手相讓的。草原「二哥」斑鬣狗雖然在體型上是野犬的兩倍多,甚至敢「獅口奪食」,但面對野犬家族,在數量上不占絕對優勢的時候,也不敢貿然行動。畢竟野犬也會「掏肛」這項絕技,所以鬣狗在面對野犬時,也只能乖乖坐下捂住屁股。
野犬家族有時也會仗著數量優勢欺負獨來獨往的花豹,常常把花豹堵在樹上,一副恨不得把花豹拖下來痛扁一頓的樣子。而花豹因為數量不占優勢,也常適當認慫保健康。因為野犬不會爬樹,所以也只是在原地蹦跶一會,等它們沒了興致,就自然會離開了。
在旱季時,野犬家族在遇到象群時,也能團結的一致對外,當象群想要驅逐它們離開水潭時,它們也依然堅守陣地絲毫不動搖,就連象群首領有時都會被它們的膽魄震懾住了,最終只能帶著疑惑悻悻離開。
不過野犬家族也有飄的時候,有時還會拿獅子練練膽。有時野犬會因為食物缺乏等原因,進入獅子的地盤,在獅子的眼皮子底下悄悄捕獵,不過雖然成年野犬可以在被獅子發現時,憑借著自身速度的優勢與獅子斗上一番躲避獅子的攻擊并成功逃離,但其幼崽還是很容易成為獅子口中的「亡魂」的,畢竟野犬幼崽在面對獅子時,就如同砧板上的魚肉,只能任獅子宰割。
那野犬家族如此強悍團結,又怎麼會走到瀕臨滅絕的呢?
長相丑陋,遭到厭惡
這些年,因為人類領地的不斷擴張,導致野犬的棲息地遭到破壞。并且由于其它大型肉食動物的競爭等原因,也讓它們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全世界也只僅存3000只左右。
而且許多年來,野犬都因為長相丑陋,性格兇殘遭到人類的驅逐,就連動物保護者都避而遠之,有些保護區甚至不歡迎非洲野犬。直到它們已經處于滅絕的邊緣,這才開始被保護區接納。
而除了這些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狂犬病。野犬無法抵御狂犬病,患了狂犬病的野犬會顯得過于活躍,有的會不停騷擾其它的同伴,有的會瘋狂的撕咬樹枝,而狂犬病會隨著唾液傳播,并漸漸感染族群里的其它成員。
狂犬病會損傷野犬們的大腦,也會使患病的動物變的異常暴躁,即便面對鬣狗群也會孤身向鬣狗發起攻擊,而鬣狗對狂犬病也同樣沒有免疫力,一旦鬣狗吃下患了狂犬病的野犬后,就會同樣患上狂犬病,并傳染其它同類。感染狂犬病的野犬會變得慢慢不能進食,然后越來越虛弱,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它們還會產生幻覺,并且喝不下一滴水,最終慢慢走向死亡。
曾經有一個擁有21只野犬的龐大族群,因其中一個成員患上狂犬病,導致最終只剩一只年邁的雄性存活了下來,其余成員皆因為狂犬病而死亡。
但這也正是大自然定下的殘酷規則,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不過近些年,在人類的重視和保護下,非洲野犬的數量也正在慢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