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沈陽猛禽救助中心救助了一只體型巨大的禿鷲,并準備將它放生。然而,這頭禿鷲卻和工作人員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幾次放生,它都不愿離開。即使離開以后,它又總能找到各種理由回到救助站看望大家……
救助站來了個「大家伙」
沈陽猛禽救助中心已經救治過600多只禿鷲了,它們是荒原上以腐肉為生的猛禽,但在受傷時又是脆弱的小鳥。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形象總是給人一種陌生感,然而令大家沒想到的是,一只禿鷲的出現卻改變了這種刻板印象。這只禿鷲是救助站 遇到的最「粘人」的一只、也是所有「傷者」中經歷最曲折的一個。
這只「大家伙」被發現時已經二次中毒,被帶回救助中心以后也仍然是奄奄一息的樣子,不過初次見面時,它圓鼓鼓的大眼睛里顯然充滿著戒備。
「恩,似乎和其他禿鷲沒有區別,有戒備心是好事,這樣便于他們展開接下來的放生工作。」生態研究室主任周海翔看著這個大家伙這樣想道,然而他不會想到,這只在他看來很容易放生的家伙卻成了未來幾年的「大麻煩」。
自從周主任接收了這個「大家伙」,大家慢慢發現它犀利的眼神下居然也有可愛的一面。周主任第一次將雞頭喂到大家伙面前,它聞了聞卻警惕地看著周主任,然后又走遠了些。周主任馬上看出這家伙不是很信任它,于是給它示范了一個吃雞頭的動作,表示食物是給它的,沒有毒,讓它放心吃。沒想到這樣做,「大家伙」居然真的放下了戒備開始吃雞頭。
由于禿鷲在野外常常以「腐肉為食」,所以對它來說,能夠吃到「新鮮的肉」實在是一種奢侈。有時候吃得高興了,它還會沖著工作人員叫兩聲,似乎是在討要更多的食物。
就這樣,「大家伙」在周主任的照料下漸漸恢復,但也變得越來越粘人了。有時候周主任從外面回來,它都會搖搖晃晃,歪斜著腦袋上前迎接,甚至還會蹭著周主任的身子,活像一只從小養到大的寵物貓。
放生與回歸
歡快的日子總是很短暫,就在大家都沉浸在有「大家伙」的陪伴下,大家伙卻突然出現了不進食的現象,而且也沒有以前那麼喜歡粘人了。作為它的「監護人」,周主任還是馬上明白了它的意圖, 它想回去屬于它的地方了——藍天。
于是大家在商量過后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它放生。畢竟禿鷲是屬于大自然的,比起救助站,它更需要山野和藍天,那才是真正屬于它的地方。
三月的野外冰雪還未消融,工作人員們把它帶到遠處的濕地進行放飛。然而,不知道是很久沒有飛過了,還是心里已經對工作人員有了感情,「大家伙」遲遲不肯展翅上天,這可急壞了周主任,于是大家只好再把它帶回救助站進行飛行訓練。
「大家伙」就像一個剛學飛行的幼鳥一樣,需要在周主任的攙扶和鼓勵下,才能飛出去一點點距離。有時候,工作人員會驅趕小狗來驚嚇它,讓它在情急之下下意識揮動翅膀飛上天空,不過受到驚嚇后的禿鷲總是象征性地拍拍翅膀,連腳都懶得抬一下,更別說飛起來了。
為此,在閑暇的時候,周主任便會給「大家伙」洗澡梳羽毛。「大家伙」第一次洗澡的時候一直在掙扎著撲騰,「吱吱」亂叫。但是經過耐心撫摸羽毛后,它的情緒慢慢地穩定下來,也開始乖乖洗澡了。在周主任耐心的陪伴下,禿鷲的羽毛終于恢復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周主任和工作人員的努力下, 「大家伙」終于學會了飛翔。看著它在廣闊的天空中越飛越遠,周主任感到欣慰,卻也有點傷感,「它再也不會回來了……不回來也好!」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放飛工作終于結束,準備轉身離開的時候,天空中突然出現了一大片黑點,仔細一看,竟是一群「烏鴉」,而帶頭的顯然是一只禿鷲。這「大家伙」居然帶了一群小伙伴來到這個「桃花源」救助站,它一定是給烏鴉們描述了這里不愁吃喝的生活吧。在眾烏鴉的注視下,「大家伙」大搖大擺地走進自己的舍籠,仿佛在向烏鴉炫耀一樣。每次想起這件事,都會讓大家開懷大笑。
「獵手」的專項訓練
關于「大家伙」能否適應野外的生存,也是工作人員擔心的一個問題。這個「大家伙」始終得面對自然,也必須學會自己捕食生活, 他們不知道從「溫室」走出去以后,它是否能在野外順利生存下去。
為此,周主任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大家伙」學習捕獵。他們將家禽放在「大家伙」面前,可它卻被小小的母雞給嚇得連連后退,甚至羽毛都落了一地。這樣的「大家伙」讓工作人員都哭笑不得。經過許久的訓練,終于「大家伙」學會捕食了,吃著獵物的它還會看著周主任,或者抬一塊給周主任分享,這個「大家伙」真的是讓人不得不愛啊。
然而,學會了各種本領的禿鷲終究要回到大自然。
為了方便隨時監控著「大家伙」的行為,周主任在放生前給它安裝了追蹤器,能夠看到它的所有行蹤。因為與「大家伙」接觸最多,付出的心血也最多, 周主任早已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一樣牽掛,生怕它在野外遇到危險。
在放生后的10天里,大家在周主任的帶領下先后四次來到了「大家伙」所在的地方,帶著食物來看這個「寶寶」。「大家伙」在野外看到大家以后依然很熱情,十分親昵地飛過來,往大家的身上蹭。
當然,回來看望「大家伙」也不全是為了敘舊情,周主任擔心它在野外找不到獵物,所以才會如此頻繁地前來探望。但是當看到曾經那只連飛都不會飛的「孩子」,已經能夠自如地捕捉野雞時,他才總算放下心來。
又生變故,險些喪命
就在周主任徹底對「大家伙」放下心來后沒幾天,一通電話卻再次讓他揪心起來。打電話的是一名陌生人,他說這只大鳥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好在大鳥身上的追蹤器側面貼著周主任的電話號碼,陌生人這才及時聯系到了他。后來通過調查才發現,「大家伙」是因為飛入一處陌生地帶后,被風力發電機的扇葉擊中了。
聽聞噩耗的周主任趕緊趕往現場,果然是「大家伙」,可是它的左邊翅膀已經斷裂骨折,雙腳也存在粉碎性骨折。被送到醫院后,它仍然在不斷地慘叫,這令周主任心疼不已。
好在手術的過程還算順利,經過兩個小時的搶救,「大家伙」從麻醉中醒了過來,和第一次見面時一樣,它滿面虛弱,然而這次多了一分痛苦。因為雖然活了下來,但是由于翅膀的傷情過于嚴重,而且治療難度大,所以手術并未完全治好它的傷情。
手術后,周主任和同事們每天都會把「大家伙」安置在吊床上,因為翅膀的受傷,所以必須放置在吊床上,避免它亂動造成二次受傷。
每天換藥的時刻便成了它最開心的時刻,因為這樣它終于可以下床自己活動一會兒了。在周主任的照顧下,大家伙總算一天天恢復過來了。
盡管「大家伙」的精神狀態恢復得很不錯,但是它的雙腿雙腳和翅膀都沒有愈合的痕跡,這令周主任感到有些絕望。因為這三樣「裝備」是鳥兒飛行最重要的東西,沒有它們,「大家伙」將一輩子無法再回到天空。
看著猶如自己「孩子」的禿鷲周主任于心不忍,他突然有個無奈地想法:那就是將它安樂死。聽到這個想法的工作人員們都沉默了,大家與這個「孩子」相處的時間也不算短了,都有了深厚的感情,想到這個經歷過重重磨難的「大家伙」本來已經迎來了自由的生活,誰知道最終還是逃不過命運的安排,他們接受不了這個結果。
大家都為這個「大家伙」流下了淚水。而「大家伙」似乎也能感受到大家的情緒, 雖然它體力很虛弱,但眼神還是一直在大家身上,似乎在告訴大家它也很舍不得大家。
其實最難過的還是周主任,因為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是他付出的,要說誰和這只禿鷲的感情最深厚,周海翔肯定是第一。
也正因如此,最終他還是打消了安樂死的念頭,而是一心想要把「大家伙」給治好。周海翔像教孩子走路一樣, 每天都幫它練習走路。要是從遠處看,還真的會以為周海翔扶的是孩子,而不是動物。
平時以「腐肉為食」,號稱鳥界扛把子之一的禿鷲,也有這麼可愛聽話的一面,「大家伙」與救助站的故事也是有趣而溫馨,每當提起沈陽猛禽救助站和周海翔,大家都會想起這只可愛的大鳥。
或許有些人不理解,為什麼會對一只大鳥這麼有感情,其實人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就是這麼奇妙,動物雖然不會說話,卻也懂得誰對它好,這大概就是生命存在的靈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