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斜臥于青海和甘肅交界處,東起烏鞘嶺,西止當金山口。祁連山廣袤無邊,連綿不絕,雪山融水流淌而下,形成無數河流。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讓祁連山迸發出蓬勃生機。
在祁連山分布著一種孤獨、神秘、奇特的貓科動物,它的外表引人發笑,它舉止能萌化人心,但它的性情十分兇悍。這種動物叫兔猻,又叫洋猞猁、烏倫,天生具有極強的偽裝性,藏身于荒漠戈壁,住在巖洞或土洞里。
在貓科動物中,兔猻很低調,總是一聲不吭地干大事。每天都要捕食鼠兔,是個捕鼠小能手;霸占旱獺的洞穴當住處,是個小土匪;但當它遇到金雕時,就不得不認慫了,定在原地一動不動,要靠高明的偽裝術來躲避天敵。
01渾身覆蓋著濃密長毛,仿佛披了毛氈子,是個擅長偽裝的「胖子」
兔猻曾經鮮為人知,近年來靠著一張毛茸茸的貓臉,成了動物界的網紅,這才打響了知名度。其實,兔猻是最古老的貓科動物之一,在地球上生存了1500多萬年啦!
快看,兔猻從巖穴里鉆出來了!它的腦袋顯得寬且平,耳朵不長在頭頂上,而長在頭的兩側。面孔毛茸茸的,身材圓滾滾的,四肢短短的,小尾巴尖上一抹黑色,還一抖一抖的,真是個小機靈鬼。
兔猻身上披著又長又密的毛發,就像披了毛氈子一樣,尤其是腹部的毛發,比背上的毛長了一倍,幾乎垂到地上。這讓兔猻可以長時間趴臥在雪地里,隔絕冰冷,保持溫度。
不同地區的兔猻,隨著季節變化而改變,毛色有些差別,通常為棕黃色,或銀灰色,還有的會呈現出淺紅棕色,有著很好的偽裝效果。
要說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兔猻眼睛下有一條斜紋,仿佛臉上掛著兩行清淚似的。表情豐富,擅長偽裝。
很多人見到兔猻的第一印象,都說它是個可愛的小胖子!其實,兔猻是虛胖,是因為毛發長而蓬松,才顯得圓滾滾的。
不得不報上兔猻的真實體型:體長50-65厘米,尾長20-30厘米,體重2-4公斤。在食物充足的季節,個別兔猻的體重能漲到5公斤。
就連它圓嘟嘟的臉盤,也是因為它們的聽泡極度膨大,這才將臉擠成了大餅臉,名副其實的「打腫臉充胖子」。
02長大就要離開故鄉,尋找新的棲息地,霸占旱獺的洞穴為家
兔猻能適應寒冷、貧瘠的環境,棲息于高海拔的高山草甸和沙漠草原,荒漠戈壁地帶,分布廣泛且零散,在我國,青海、西藏、新疆、甘肅、內蒙古、四川等地都有兔猻的蹤跡。
兔猻喜歡獨居,剛長大成年就要告別母親,遠離故鄉尋找新的棲息地。雄性兔猻具有更強的擴散能力,曾觀察到一只雄性兔猻,歷時2個月,走了170千米的路線,2次泅渡大河,才在一個地方定下來,正式開始獨立生活。
有的兔猻選擇天然的巖石洞穴為住處,有的兔猻則去占用旱獺廢棄了的洞穴為家,總是晨昏時期去捕食,大白天就躺在洞穴里休息。
都說狡兔三窟,兔猻的住所也不止一處。除了占用旱獺的廢棄洞穴,還會去霸占旱獺正在居住的洞穴。捕食了旱獺,連旱獺的幼崽也不放過,然后順理成章占用其洞穴。
有研究表明,兔猻選擇住址的決定性因素,除了鼠兔的分布密度,就是地洞、巖石堆等躲藏地的數量了。對兔猻來說,食物的充足與棲息地的隱蔽性同樣重要。
03利用偽裝術去捕獵,每天都要吃鼠兔,還敢捕獵新生的小盤羊
兔猻給人的印象是,可愛又霸氣,有著強烈的反差萌。當它捕食時,可是十分迅猛且彪悍的。
據了解,兔猻以鼠類為食,50%的食物來源是鼠兔,也就是說,兔猻每天都要捕食鼠兔。晨昏時期,鼠兔外出活躍時,就是兔猻捕食的好時機。
此外,兔猻還會捕食沙鼠、田鼠、倉鼠和地松鼠等鼠類,以及蜥蜴、野兔、旱獺與鳥類,偶爾還吃點兒漿果。
夏季捕獵,兔猻會借助茂密的草叢與灌木,隱蔽自身,悄悄靠近獵物,一擊即中;秋季,兔猻黃棕色的毛發,與枯黃的草地、巖石相近,也能起到偽裝效果。
總之,兔猻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先偽裝自己,突然發起襲擊,總會將獵物打個措手不及,捕獵成功率也比較高。
有的兔猻,不滿足于每天吃鼠兔,有機會的話,還會對新生的小盤羊下手。趁著母盤羊不留意時,跑去將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盤羊咬死。不過,當小盤羊再長大些,兔猻就無從下手了。也就敢欺負剛出生沒多久的小盤羊。
04與毒蛇搏斗,讓其把毒液吐盡,再一口咬住七寸
同樣以鼠為食的,還有各種蛇,所以兔猻與蛇存在食物競爭的關系,有時候還會為了爭搶食物而大打出手。
盡管兔猻看上去有點圓有點笨,但對付毒蛇的時候,還是很有招數的。如果是沒有毒的蛇,兔猻一點都不怕,肯定會將其秒殺。
不過,如果是帶有毒液的蛇類,兔猻就要十分小心謹慎了。兔猻會左躲右閃,伸出爪子去逗弄蛇,然后立馬跳到另一邊躲閃,引誘毒蛇吐出毒液。
搏斗的時間越長,兔猻的獲勝的幾率就越大,因為兔猻攻擊的招數多且準,常常將毒蛇戲耍于爪下。當毒蛇吐盡毒液之后,就是兔猻使出致命一擊的時候。兔猻會一口咬住毒蛇的七寸。
看到這里,你就知道兔猻是個被低估了的「捕蛇高手」。別以為兔猻是靠賣萌為生的,人家也是靠實力講話的貓科一員。不是萌獸,而是猛獸。
05遇到金雕嚇得定住不敢動,碰到狼就鉆進石穴躲避
小猛獸兔猻,在鼠類、蛇類面前逞威風,但在其他一些猛獸、猛禽面前,卻不敢造次。它的天敵有大型猛禽如金雕、草原雕,食肉猛獸如狼、狐貍。
如果兔猻與狼群狹路相逢,它會第一時間邁開小短腿,跑到附近的巖石堆,只要鉆進四通八達的石穴里,憑著小身軀的優勢,就不怕被狼干掉了。
但如果在開闊地帶遇到猛禽金雕,那就更麻煩了,金雕占盡了天時地利,感官敏銳,一旦被發現難有逃跑的機會。
所以一見到金雕,兔猻就嚇得定住了,定在原地一動也不敢動。原來,兔猻是在用高明的「偽裝術」來躲避金雕的搜尋。
在冬季,兔猻的毛發會換成銀灰色,與白茫茫的雪地相近。當金雕從天上飛過,兔猻就直接躺平在雪地里,身體緊貼著雪地,四肢陷到積雪里,就連長在腦袋連個的耳朵也不明顯了,看上去就像雪地里突出的一小塊灰色的石頭,金雕哪里還能發現兔猻這個小家伙呢。
06留下氣味「征婚」,還會發出類似鵝叫的聲音吸引配偶
每年的早春季節,就是兔猻的繁殖期,平時獨來獨往的兔猻,也開始出雙入對了。
一只雄兔猻的領地,會覆蓋1-4只雌兔猻的領地,主要通過氣味與叫聲進行交流。在領地周圍噴灑尿液或者蹭臉頰,留下特殊的氣味,那就是「征婚」信息。
到了夜晚,還會發出類似鵝鳴的奇怪叫聲,隔空喊話,仿佛在呼喚異性同類過來。
據了解,在繁殖期內,雄兔猻忙著追求配偶,有時候會忽略了捕食這件大事,直接導致體重下降。有記錄顯示,一只雄兔猻在半個月內,瘦了1公斤。
雄兔猻與雌兔猻幾乎整天待在一起,防止其他的雄兔猻趁虛而入,但過了繁殖期就各回各家了,再也不管雌兔猻了。
雌兔猻的妊娠期一般66-75天,一胎生產3-4只幼崽,有過最高紀錄是一胎產下8只幼崽。
兔猻還挺「高產」的,但可惜的是,幼崽的死亡率超過一半。這可能是因為母兔猻需要獨自撫養幼崽,難以照顧周到。
幼小的兔猻,靠母兔猻哺乳為生,長到4個月左右,開始吃肉食,跟隨母親外出捕獵,學習生存技能。
小兔猻長大到1歲左右,就要離開母親,向外擴散,尋找一片屬于自己的新領地,繁衍生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