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殊不知,在自然界還有一種神奇的昆蟲,居然有本事可以吃小鳥,它就是盔甲蟋蟀!
盔甲蟋蟀也被稱為披甲樹螽(zhōng)。顧名思義,盔甲蟋蟀就是一種身上披著盔甲的蟋蟀,若是仔細觀察,可以看到在盔甲蟋蟀的背甲上面,竟有尖刺。這種尖刺可不是擺設用的,能夠讓垂涎它的敵人們無從下嘴,且盔甲很硬。要把盔甲蟋蟀吞下去可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盔甲蟋蟀極其殘暴冷酷,在自己缺乏食物的非常時期,還會吃掉自己的同類。
盔甲蟋蟀主要分布在非洲,除了在納米比亞可以看到盔甲蟋蟀,還有博茨瓦納和南非等地都有它的身影,分布很廣泛。盔甲蟋蟀體色多樣,在體型上,比我們尋常看到的蟋蟀要大得多,成年的盔甲蟋蟀長度可達7厘米,而雌性盔甲蟋蟀還會比雄性蟋蟀的體型更大更長一些。此外,雄性能叫出聲,而雌性則不會叫。
盔甲蟋蟀這麼大的體型,肯定會吸引不少的捕食者。然而,盔甲蟋蟀除了有強硬的外殼外,它們還有自我防御的絕招。它們的大招就是能噴出一種淺黃綠色的體液,這種體液臭味熏天,而且還很辛辣嗆鼻。一旦沾上這種可怕的臭味,好幾個小時都散不去。這也導致很多想吃盔甲蟋蟀的動物們都紛紛斷了食欲,掉頭就走。還有一點,就是盔甲蟋蟀每次噴射完臭液的同時,也會被動地讓周圍的同類了解到一個信號,這里有一只受傷的盔甲蟋蟀同類。所以,在噴射完臭液后,這只倒霉的盔甲蟋蟀必須清理一下自己的身體,否則它就會被聞臭趕來的其他盔甲蟋蟀給吃掉。
殘暴兇猛的盔甲蟋蟀是雜食性昆蟲,不僅吃同類,甚至打起幼鳥的主意。盔甲蟋蟀最喜歡吃的美味就是盜食紅嘴奎利亞雀的雛鳥。紅嘴奎利亞雀是非洲常見的一種鳥,該種鳥的體型較小,它們習慣群居性巢穴,一般會把巢穴聚集在同一個地方。盔甲蟋蟀很聰明,它們會靜靜潛伏,等到鳥媽媽飛出巢穴后,盔甲蟋蟀就會趁虛而入,將巢穴里的幼鳥給飽食一頓。可這種行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
由于盔甲蟋蟀并沒有翅,飛不了。一旦紅嘴奎利亞雀飛回來時,盔甲蟋蟀還沒逃離案發現場,就會被鳥媽媽給瘋狂攻擊。紅嘴奎利亞雀雖然不會將帶有‘鎧甲’的盔甲蟋蟀給吞掉,可通常會把盔甲蟋蟀給啄傷,當它們受傷時,災難就會來臨了,受傷的身體所釋放的臭味,就會吸引盔甲蟋蟀的同類前來。最后,哪怕盔甲蟋蟀并未死于紅嘴奎利亞雀的攻擊,也會被自己殘暴的同類給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