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億年練出一身絕技,能跑會跳還能上樹的魚,最后進了人類碗里!

aiya 2022/12/26 檢舉 我要評論

隨著海潮退去,大海和陸地的交匯處出現了一片泥濘難行的灘涂,人踩在上面能直接陷到大腿根部,但有一群人卻帶著漁具,騎著能在灘涂上行走的「泥橇」深入灘涂內部,說起來你可能不信, 他們是專門來這片泥地里釣魚的

忽然,有人甩動魚竿,魚鉤落在十米遠的泥地中,然后回彈,在短短的八分之一秒內,魚鉤上已經掛上了一條特殊的魚。

被釣起來的彈涂魚

這種魚就是彈涂魚,也叫「跳跳魚」,它的頭部很大,眼睛如同青蛙一樣凸起,一對魚鰭異常的寬大,兩腮像是含著什麼東西一樣高高鼓起。 雖然它長相怪異,比起海洋更喜歡在陸地上活動,還會爬樹攀巖,連交配都是在岸上,但它真的是一種魚。

練出「胸肌」的彈涂魚

彈涂魚雖然是魚,可它們卻是最適應兩棲生活的魚在3億年前它們還和普通的魚類沒有什麼區別,但對陸地的熱愛讓它們一步步演化成了今天的樣子。它們能在陸地上翻轉騰挪,以極其靈活的姿態在灘涂間起舞,它們在灘涂上的運動能力恐怕令許多生物都望塵莫及。

世界上也不是沒有其它的能離水不死,還能活動的魚,如黑魚、攀魚等,但它們的身體構造主要還是為了在水中生活, 沒了水的浮力支持,魚類的身體構造其實不太適合在岸上移動,為了能夠盡量不改變自己,這些魚就選擇了跳躍或像蛇一樣爬行

能在岸上移動的黑魚

但彈涂魚不一樣, 它把自己的魚鰭變得強壯有力,還長出了強壯的「胸肌」,能抬起自己的身體,身體兩側的魚鰭還能靈活地向前翻轉,像船槳一樣,讓彈涂魚能夠在地上快速爬行。

這樣的速度對于彈涂魚來說,應付平時生活是足夠了,但要是面對強大的掠食者還是不夠看。因此它們還有一個秘密武器——彈跳。

說到跳,許多魚類就不服了,誰還不會跳兩下了?不過彈涂魚連名字中都帶著個彈字,其跳躍能力自然是一等一的。 它們能將尾巴向前彎曲抵住地面,然后如同松開拉滿的弓一樣,將自己彈射出去,速度飛快,能跳出1米遠的距離

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我們隨便一跳都能超過一米,但 彈涂魚自身的體長只有12到15厘米,一米的距離已經是它體長的6到8倍了。而人類跳遠世界紀錄保持者邁克爾·鮑威爾身高1米88,能跳8.95米遠,大約是他身高的4.8倍。這麼一對比就能知道彈涂魚的跳躍能力有多強了。

自己爬上樹

有一個成語叫「緣木求魚」,表面意思是說爬到樹上去找魚,一開始方向就不對只能徒勞無功。但是,在海岸邊的一些樹上,還真能看見這反常識的一幕: 彈涂魚們停留在樹梢上四處觀察。當然,它們不是因為跳過頭了落到樹上在那等死的,而是自己主動爬上樹的。

彈涂魚的魚鰭不僅用來支撐身體,同時也會用來爬樹。 它們胸部的胸鰭已經變成了像是吸盤的結構,能緊緊地抓住樹干,通過胸鰭,彈涂魚會一點點爬到樹上,捕食一些小昆蟲,不過彈涂魚有四個屬,并不是所有彈涂魚都吃肉,因此 只有肉食性的彈涂魚屬和齒彈涂魚屬才會上樹捕食。

為了在岸上生活,如何呼吸也是一個大問題,彈涂魚畢竟也是魚類,在水中還是靠腮來呼吸, 但到了岸上,它們就會轉而使用皮膚黏膜來呼吸,因此當體表干燥時,彈涂魚還會在地上打滾,讓水重新濕潤皮膚

而且,為了避免腮的脫水,彈涂魚的腮蓋也經過它的改造,能夠緊緊閉合起來,在離開水之前,彈涂魚會預先在腮中儲存一部分水, 既避免脫水又能提供一部分呼吸能力,只是從外表看上去彈涂魚的兩腮就像鼓起了兩個大包一樣

不過彈涂魚顯然是實用主義者,根本不在乎外表,連皮膚都變成了不起眼的灰褐色,就是為了在灘涂中隱藏自己。而它們高高鼓起的奇怪眼睛,自然也是為了生存。

不起眼的彈涂魚

廣袤的的灘涂上可不止有彈涂魚,還有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自然不乏海鳥之類的危險, 彈涂魚的眼睛就像青蛙一樣突出頭頂,以便觀察四周的環境,當危險來臨,它們就能迅速做出反應。

當然外露的眼睛也很容易喪失水分, 彈涂魚干脆在眼睛下留下了存有水分的凹陷處,就像兩個水袋,眼睛干燥時就直接往下一縮來補充水分,從外表上看就好像誰突然把它的眼睛一下按進了腦袋里。

挖壕溝、造碉堡

彈涂魚長相奇特,對于自己的外貌是一點不在意,不過對于自己的家就不能如此草率了。因為它們的巢穴作用多多,特別是對雄性彈涂魚來說更是意義非凡。

彈涂魚通常不會離自己的家太遠,它們的體型太小,很多動物都是它們的天敵,在岸上時有蛇和水鳥,漲潮后又有各種巡游而來的食肉魚類,巢穴就是它們的避難所。彈涂魚是一種群居生物,只要有一只彈涂魚逃跑,其它的彈涂魚也會馬上炸鍋,快速地鉆進自己的洞穴里。這個洞穴的大約深半米,形狀因彈涂魚的品種而異。

而在洞穴周圍, 彈涂魚還會挖出一道壕溝,在洞口處還會搭建出一座塔樓,根據科學家們推測,壕溝是為了防止其他動物靠近,而洞穴的塔樓則是為了彈涂魚躲在洞里后更好的觀察外面的情況。

彈涂魚的洞穴

而且據觀察,在清晨氣溫較低時,彈涂魚會躲在塔樓間, 這里的溫度要比洞穴高出7℃,塔樓還擁有著保溫的功能,而且這些塔樓修的非常堅固,即使漲潮以后也不會損壞。

回到洞穴, 彈涂魚的洞穴除了防御外,還承擔著更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彈涂魚的育嬰室。

在岸上交配的彈涂魚

春天到來之后,雄性彈涂魚之間就會劃分領地,如果有其他雄魚入侵了它的領地,兩只彈涂魚就會開啟一場特別的比試, 它們會用力張大嘴巴來恐嚇對方,還會不斷跳來跳去,直到將其他雄魚趕出自己的領地,場面不能說殘忍,只能說搞笑。

決斗中的彈涂魚

而它的那張大嘴,也不僅僅是用來恐嚇對手,還是它們的挖掘工具,是真正的用嘴挖洞。雄魚會用胸鰭和那張大嘴在洞穴里再挖出一個「產卵室」,一趟趟的用嘴將泥沙從巢穴中運出,洞穴的橫截面有些像個字母J,有些則像字母Y,等到產房完成,并將入口修繕一番后,雄魚就要開始進行求偶儀式了。

為了吸引雌性, 進入繁殖季節的雄魚連身體都變成了粉紅色,在泥地上變得非常顯眼。它們會大口地吸入空氣,鼓起腮幫,然后將背部拱高,尾鰭豎起,不斷扭動身體來吸引異性,有些時候還會在原地來個后空翻。

變成粉色的雄性彈涂魚

當有雌性被它們吸引后,雄魚就會鉆進自己的洞穴,然后再迅速地鉆出,像是在表示自己的住所有多麼舒適,如果雌魚猶豫不決,它還會多次重復鉆洞的動作, 等到雌魚也鉆進洞里,雄性彈涂魚就會迅速「關門」——用泥把洞口封住

在完成交配后,彈涂魚就會將受精卵嵌在墻壁上,等待它們的孵化。不過,彈涂魚的洞穴也不是完美無缺,它們有一個缺點,很容易缺氧。因此彈涂魚會在陸地上含一大口空氣,然后鉆進洞穴后吐出,在洞穴里形成一個空氣包,如此反復直到氧氣足夠度過漲潮期,這些氧氣對它們生活、交配和魚卵的發育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彈涂魚共有4屬,不同屬的彈涂魚對陸地的適應能力也不同,那些 越適應岸上生活的彈涂魚,基因與普通魚類的差別就越大。因此,也有人認為,彈涂魚正在重現當初魚類上岸之路,只不過它來得太晚,蹦蹦跳跳一不留神就跳上了人類的餐桌。

彈涂魚每天堅持鍛煉,肉質鮮美、爽滑可口、營養豐富,被人們認為是大補的食材,廣東人為它們開發了多種吃法,什麼油炸、紅燒、煲湯通通來了一遍,甚至還被拍進了《舌尖上的中國》,好在彈涂魚分布廣泛,生性機警,依然能夠滋潤地活在灘涂之上。

用戶評論
你可能會喜歡